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公利医院,每天下午4点结束门诊服务后,考验急诊医护人员的时候就到了。记者连续几日在公利医院急诊蹲守发现,每日16时至22时是急诊中班压力最大的6小时,急诊留观50张床几乎没有空的时候。

“120”急救车将一名昏迷不醒的中年女子送进抢救室。四名身穿“小蓝”的医护人员立刻将那名女子放平在地上,随后熟练地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。面屏挂在他们的脸上,随着按压的一起一伏,汗水一滴一滴落下,隔着面屏记者都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辛苦。与此同时,“120”急救车还在不断将其他患者送来。

上一个班的医护人员尽管已到下班时段,依然还在坚守岗位。急诊区域,两个班的医护人员用“飞奔”代替走路。直到下午5点以后,上一个班的医护人员才陆续下班,此时,仿若“战场”般的急诊大厅终于暂时恢复了平静,紧急救治告一段落。

急诊部当日总负责的是副主任许磊,他说:“急诊量数据从23日开始飙升。”

杭敏医生一边整理病案一边告诉记者:“我们的医生、护士也在生病,但职责所在,只要好了就立刻回来上班。其实,刚刚康复的那几天人还是很虚弱的,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很多护士姐妹体力不支。”杭敏自嘲:“我四月份阳过了,这会儿是壮劳力,可以连轴转。”

中班值班护士长是许晓晔,她告诉记者,和她一个班的当班医生两名、护士八名,“纪艳艳老师是去过武汉抗疫一线的,还有两个妹妹是别的科室来支援的。院长天天都在医院里盯着,就怕我们有个闪失,大家都在帮急诊减压。”

在护士休息室,一名老太太坐在那里,右手上贴着胶布,显然刚刚做过治疗。询问起来,她说:“我是护士叶青的妈妈。家里她第一个阳,然后全家都阳了。我烧了5天,她昨晚夜班,回家睡了一觉后就带我来医院看病了,结果发现我肺部有感染,要住院。”记者悄声问她是否怪女儿把病毒带回家,老太太笑了:“那她不干谁干?我们不怪她。”

与抢救室的紧张气氛不同,急诊诊室相对安静。一对小夫妻告诉记者,自己来医院是因为被家里的小猫抓了;还有人是吃鱼被鱼刺卡住了……生活还在继续,该看的病仍然要看。

院长王澎表示,医院正在迎来一波急救高峰,同时正常的医疗服务还要保障,“我们必须全力以赴,同时也要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。”

(摄影:陈祎雯)

关键词: